0%

考研感想

考后感想

  走出考场、回到宿舍,对着手机发了一会呆,恍恍惚惚,若有所失。毕竟是为之努力了半年的目标,一时间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好。虽然,好像我并不怎么努力。

  我觉得我不算一个勤奋努力的考生,用这个词用形容我显然是不合适的;身边一些朋友都觉得我很努力在准备,然而他们距离我毕竟还是太遥远了。哪个考研的人会在备考时玩手机刷视频到凌晨五六点呢?我也没有用功到卸载所有游戏、所有社交软件,甚至在考研的前几周买了一部东方ip的模拟经营游戏《东方夜雀食堂》,短短两天时间内足足玩了15小时——我平常学习两天下来的时间都没这么多。

  再者,十月底时,我连着几天把EVA旧TV版26话全看完了,最后一晚甚至通宵看了好几集;十一月的时候我的iPhone日均屏幕时间是十一个小时,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是怎么做到的?以上已经能说明我是以一个什么状态在复习了。

  要说考研这段时间的收获,大概有三点。

  一是大大巩固了本人的数理基础。借助考研复习的机会,把许多当初未求甚解的基础概念弄明白了,收获颇丰。

  二是收获了二十多斤的肉。由于选择了回家全职备考,整个大四上学期只有考研的那两天待在学校。大概家里伙食太好了吧,怀念半年前清瘦的自己,我恨这臃肿的我。毕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我几乎都在电脑椅上坐着(要么研究题目,要么玩手机),几乎不出门,所以运动量基本为零,在相当多的日子我的微信步数都在200到1000间浮动;同时,家里又随处都是小零食,于是我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了。实际上不止我,上届回家备考的学姐和西财凯子在考研这段时间也都胖了不少,即便是凯子这样曾天天去健身房打卡的,又何况于我呢。所以,如果学弟学妹有计划考研,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并且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三是在开考的前几天悟到了,无论是这半年来漫长的准备,还是考试的那三小时,时间都是公平的。每一分钟,都是同样地流逝着;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于关键的几小时,在平常的时日里,也要多多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见一见想见的人。总有一天会走进考场的,也总有一天会离开考场,我眼睁睁看着苍盾小程序上的倒计时从两百多天,到一百多天,到三十几天,最后到个位数。时间只会向前走,无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不必过度悲伤或是留恋。

  考研这半年诞生了许多想法,将他们一一列下排成了一幅待做清单,也不知道明天的我会不会付诸行动。比如,我确实很想学会画漫画,但最后或许多半也会因为嫌麻烦而放弃吧。这个清单列举的也许不是待办事项,可能只是备考时的一种愿想。毕竟,虽然考研的半年里我的手机就没怎么离开过手,但直到考研结束的时候,才体会到不用因玩手机而感到负罪是怎样的体验。

复习时间线

  个人经历,仅供参考。这里略去细节,只写大体上的准备历程。

  在开始以前,不得不说,纵然学院安排的全部课程对找工作均没有丝毫帮助,但前系主任彭老师对我们课业的安排还是蛮合理的。大三下我们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实习(甚至是线上的),按计划,在大三下学期结束时全部种类学分就已然达到了毕业标准,而整个大四更是没有任何必修课程,这使得我们可以自由安排考研、考公,或是实习、准备招聘。对比之下,重邮软件的老刘不仅大三大四全程有课,甚至在考研的前一天还有随堂考试……

数学

  由于我算半个数学系出身,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虽然很烂),所以没有进行所谓的一轮复习,也就是听课并做配套题集。事实上我根本没有按照轮次来复习,颇有随心随意的做派。

  数学是我除了背单词外唯一长期坚持学习的内容。大概从五六月起吧,我买了一套《辅导讲义》,包括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本,当天有心复习数学的话就做上几页十几页,但总是断断续续,今天和学弟去图书馆、自习室坐上一晚,明天又一整天没有半点进度,也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这段时间要集中线上实习,每天都需要去计信大楼十四层的机房打卡。个人感觉这套书还是很不错的,严格按照考点排列,而且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过程讲解,非常适合用于补全基础、总览知识架构。

  七月份回了家以后,就开始做“660”了(全称《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每天做个一星半点,这时我的数学基础还不够全面和牢固,只是形成了基本的知识体系,后来又做了“严选题”,“严选题”是比较难的,做起来有点吃力。这段时间我在数学上还是十分懒散的,经常连着好几天也没有动笔。

  除了“660”外,适合前期复习的题集还有“880”、“1000”和“1600”等等,这些我就都没写过了,不过大概我算开始得较晚的一个吧,凯子从去年十二月左右就开始做数学了,他几乎把这些题集全部做过。有时间的话,数学还是尽早开始,前期复习时多做几本练习题,巩固数学基础。

  到了九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了,基本上坚持了每天一套,再如何没动力、再如何无心学习,我也会先写一套数学。从1987年的真题到2023年近四十年的真题,我通通做了一遍。现在来看,做2000年以后甚至2008年以后的真题即可,不过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都做也没有关系。

  这期间我用凯子的账号选了部分“张宇十八讲”的课来听,感觉讲得挺棒的,不过似乎这些课程本应该在上半年时听吧。如果基础不稳,建议听课,不要一上来就试图靠做题来查漏补缺,这样效率太低。

  十月中旬时,结束了真题的部分,我开始了做近四年的合工大超越系列合集。“合工大超越系列”难度相对其他模拟题是要大一些的,也是一天一套。最后剩了一年的几套没写,这时2024年的模拟卷陆陆续续出来了,我就开始做2024的模拟卷了。还是一天一套,我做过的模拟卷有:李永乐6套,余丙森5套,张宇8套,李林6套,合工大超越5+5套,李永乐3套,李林4套,张宇4套。做完了这些,也就到上考场的时候了。

  我的数学复习顺序可能参考价值不大,建议按部就班进行。数学上我有黄哥助阵,就没有他不懂的考研数学题,两秒就能解决我两天的困惑,大概这就是保研中科院、数学类数竞重庆第一人的实力吧。如果没有这样高手相助,可以找几个研友组一个学习小队,互相解惑答疑。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替自己做了查漏补缺。

  数学,我虽然做得不多,但也肯定不算少了。即便如此,我到了考试的前几天还在查漏补缺、还有的方法技巧是我闻所未闻的,数学确实是需要重视的一个学科,占比分值巨大且难度较高。此外,通常而言在进行了一二轮复习后做真题会感觉较为顺畅,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掌握考研数学了,只是因为今年老师们给出的复习课程和题册必然是涵盖过去真题的所有考点和出题方式的,甚至你早就在不同的练习题集中间间断断做了相当一部分真题题目。当年的真题一定是较为创新的,所以“压力训练”是有必要的,即模拟考场环境,禁止翻书翻笔记,定时做模拟卷。今年的模拟卷难度排序,我认为是:

李艳芳 > 合工大超越 ≈ 张宇4套 > 余丙森5套 > 李林4套

  考虑到考场上的紧张和真题的创新性,真题的难度大概在合工大超越的层级,甚至介于李艳芳与合工大超越,至少从今年看是这样的,部分年份真题会比较简单。

英语

  我大概自七月底、八月初起开始每天坚持背单词,这是我除了每天一套数学以外唯一一直坚持着的事。现在看开始得太晚了,凯子也是去年十二月就开始背了,英语毕竟是基于词汇积累的。英语可以早一点开始背单词,并不需要额外买什么题册,日积月累下来,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所使用的英语app有“不背单词”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以下是这半年来前者的数据统计:

   1. 七月学习190词,复习193词

   2. 八月学习1368词,复习3105词

   3. 九月学习2052词,复习6899词

   4. 十月学习1976词,复习10309词

   5. 十一月学习116词,复习5655词

   6. 十二月学习5词,复习2953词

  英语我只做过英语一、英语二历年真题,其中英语二的阅读题全部写过一遍,英语一写了部分年份的阅读题。

  我从十一月才开始准备作文,直到考试前夕都不敢保证写作时足够流畅、不会卡壳,时间上也算晚的了,毕竟到后面肖4出版后需要花时间背政治大题,不可能再有很多时间留给英语。这里推荐章晋林老师的网课,他的大作文模板挺适合我这样并不擅长英语写作的人。

  英语的学习,最重要的、也是唯一重要的就是词汇量。高中物理老师曾说,“物理可以不学、单词不能不背”,是有一定道理的,单词与阅读能力远比任何技巧重要。我从未研究过考研英语阅读题有几种考法、有几种题型,如果读不懂问题,任何技巧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能彻底读懂文章,无论题干问什么问题都不在话下。至于作文——小作文多多积累句子、大作文背背模板即可,再加以练习,起码能拿到中等分数。

  我的四六级都是近乎裸考的,其中六级在考前试着背了几百个所谓核心词汇,最后四级550分左右,六级437分,其中听力101分、阅读215分、作文121分。读者可以参考我的英语水平,判断自己从几月份开始坚持背单词合适,但当然是越早越好。

政治

  从八月底开始边看徐涛的强化班网课边做肖1000,肖1000只做了一遍,后来没太重视政治。

  等到十一月底的时候,随着肖8出世,各个老师的模拟题也都渐渐出版了。不少小程序、app,比如苍盾政治,都提供有市面上大部分有名气有声望的考研政治老师出的模拟卷,只需要几块钱就能全部买下,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练手。这些小程序与app都配套有评论区,评论区里有不少记忆的好点子,比如一些口诀,也能看看大家是如何思考的。

  再后来,肖4就发货了。几乎所有政治分析题的所谓整理与带背均出自肖4,虽然肖4在12月中旬前后就已出版,这时就应该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政治大题的背诵上了,但我直到考政治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拼命记肖4的分析题答案。我实在不喜欢背这些东西。

  整体而言,政治不需要太早准备,毕竟这是唯一一门随时在变化、具有极强时效性的科目。政治分析题等肖4出版再开始背诵就好,而选择题我是靠各个老师的模拟题进行“题海战术”学习的——其实就是太懒,不愿去背知识点。厚厚一本、大几百页的背诵手册像砖块一样,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硬背。似乎学校图书馆与教学楼楼道里每天都有不少拿着背诵手册边念叨着记忆的同学,我做不到这样,但如果有条件、有能力,还是尽量多翻一翻、记一记的。我模拟卷选择题只能考三十几分的话,背得很牢的同学一般能考到四十多。靠多刷模拟题来补强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做起来全是陌生考点最后得到一个低分,挺挫伤人的。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比较简单,起码是于我而言。九月十月时找了个网络机构花了千把块报了个定向班,感觉还算挺值,因为确实提供了不少网上找不到的信息和资料,最主要是知道了真题的考试风格,学长的一些帮助也十分必要。

  可直接参考贾俊平《统计学》简答题考点全整理.pdf,这是我三个月来对简答题考点的整理笔记。

考试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 准备一瓶褪黑素,考前晚上十一点半还没睡着就嗑一粒,对于长期准备的考试,考前睡好觉远比考试前几天熬夜突击复习更有效。
  • 每天考后、晚上和早上,如果感觉肠胃不适,务必去厕所解决,不要影响后来的考试。
  • 考前饮食不需要过分清淡,但切忌刺激性事物。我在考试的前一晚还买了个两块的蜜雪冰城甜筒雪糕吃,当晚就拉肚子了,还好第二天就恢复了。
  • 考后对答案没关系,我在考完英语的一小时后、答案一经机构公布就火速核对了阅读的答案,但千万不要因为对答案而影响了后续考试的心态,如果做不到,还是不要对了为好。

后记

2024 年 2 月 26 日  上午 9:00:查到初试分数了,412,结果还算不错。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分别为75、81、118和138。

2024的初试体验,总的来说是:

  1. 政治偏简单,选择题难度比一众模拟题低太多了,大题有一道题的知识点我完全没背,因为我背不下来那么多,就选择性背了,最后是用相近考点答案糊弄上去的。
  2. 数学三有点难,做得我汗流浃背,可能是我数学准备得不充分吧,总之考前做的成堆模拟题情况比这好多了,真题只给我陌生二字的感觉。
  3. 英语二有点难,做得我冷汗直冒,尤其是阅读题就没几道对选的答案有自信的,反复纠结也没有个结果。然而,到了最后,最有自信的数学却考得一般般,甚至有点低,最没底的英语却反而是最高的。小作文写烂完了,像六年级小孩写出来的东西,大作文套模板——纯粹的套路,感觉还不错。
  4. 专业课简单,本科学了三四年的内容,对我来说没什么难度。

2024 年 4 月 3 日  下午 9:25:星期六上午参加笔试,星期天上午参加面试。本以为要拖到清明节假期后才会出复试结果了,晚上跟室友跑步前查了一遍还是没消息,跑完气喘吁吁随手一点没想到就蹦出来了。72位复试考生,我的综合成绩排在第4,结局很好。